手拉手圣歌 手拉手歌曲现场版
2008北京奥运应征歌曲《愿望在望》
·2004年雅典奥运会会歌《Pass the Flame》
·2004年雅典奥运会歌曲《Knockin On Heavens Door》
·2004年雅典奥运会歌曲《A thousand year》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歌《Oceania》
·2000年悉尼奥运会歌曲《Under Southern Skies》
·2000年悉尼奥运会闭幕式歌曲《Dare to Dream》
·2000年悉尼奥运会歌曲《The Flame》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歌曲《Return to innocence》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歌曲《The Power Of The Dream》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歌曲《Reach》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歌曲 《Amigos para siempre》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会歌《Barcelona》
·1988汉城奥运会歌曲《Hand In Hand》
·1984洛杉矶奥运会歌曲《reach out》
这个网站有歌曲说明,试听及下载地址。
奥运会分别播过啥子歌?
98年全球杯主题曲:The Cup Of Life(生活之杯)
2002全球杯官方主题曲 :“足球圣歌”(Anthem) 演唱者:范吉利斯(Vangelis)
2006年德国全球杯:We will rock you
2010年南非全球杯主题曲:Waka Waka (This Time For Africa) 演唱者 夏奇拉
2024年巴西全球杯主题曲:We Are One
前面几首都是脍炙人口的歌曲,度娘可以搜出来,还有几首自己收藏的体育的歌,觉得不错的,Hall Of Fame,Things I've Seen,Last Of The Wilds,If We Try,Because Of You。后面这几首都是我喜爱的,如有帮助,请采纳。
奥林匹克圣歌的创作背景
每一届成功的奥运会都离不开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歌,历届奥运会的主题歌就是一首首象征着安宁和希望的圣歌。
1896年,当古老的希腊乐曲《奥林匹克颂歌》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现场唱响,音乐便和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奥林匹克颂歌》见证的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进步历程,那么,历届奥运会的主题歌则用美好的音符诠释和维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各国人民的共同情感。这些经久不衰的歌曲,给全全球传送着奥运灵魂,传送着安宁和希望。
奥运会会歌的诞生
1896年,在雅典第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国王乔治一世公布奥运会开幕之后,合唱队唱起了一首典雅而庄严而动听的古希腊歌曲《撒马拉斯颂歌》。这是一首古典管弦乐曲,由希腊著名作曲家S·萨马拉斯于1896年作曲。原曲是献给第一届奥运会的赞歌,后由希腊新雅典派诗人K·帕拉马斯配词。当歌声久久回荡在帕那辛尼安体育场上空时,大众心中充满了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妙憧憬。此后,历届奥运会均由东道国确定主题歌,但并未形成统一的奥运会会歌。
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人提议从头创作新曲作为永久性的奥运会会歌,但几经尝试都不能令人满意。直到1958年,国际奥委会在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体会议上正式决定,将《撒马拉斯颂歌》定为奥运会的永久性会歌,改名为《奥林匹克颂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在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庄严悠扬的古希腊乐曲。
中国观众听到的第一首奥运主题歌
1984年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是新中国第一次参与夏季奥运会,那一年,中国运动员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而由美国著名的黑人歌手莱昂内尔·里奇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演唱的《Reach out》(欢乐通宵),也是中国观众听到的第一首奥运会主题歌。
这个顶着一头爆炸式发型的黑人歌手,曾经五次获取格莱美音乐奖、一次奥斯卡大奖及金球奖,唱片销量近1亿张,其中包括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say you,say me》、《endless love》等典范作品。
莱昂内尔·里奇演唱的洛杉矶奥运会主题歌,是摇动玫瑰的呐喊,是冲刺之际生活的呼叫。“大家共同拥有壹个秀丽的地球,光辉的旗帜给你在招手”,在莱昂纳尔·里奇高亢的歌声中,在跳跃的电子节拍中,全全球亿万观众和现场的运动员一起提前进入了竞技情形。一时刻,这首歌成为全球最流行的单曲。
传唱最广的奥运主题歌
大众也许已经记不清在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员夺得了几许枚金牌,但那一届奥运会的主题歌《手拉手》,却让全球回味了近20年。
这首旋律动听的电子乐是历届奥运会中传唱最广的主题曲,它将奥运主题歌推给了典范的高峰。这首由意大利人、美国人、韩国人共同创作的歌曲,并非简单地抒发东道国的喜悦和自豪,而是升华为人和人之间消除隔阂,共同构造壹个和谐全球的奥运灵魂。
“让大家和谐相处,情感交融,永无穷”,全曲从开始时娓娓的倾心交谈,到高潮时唱出的“hand in hand”,每壹个人听到这首歌都能激起心中的共鸣。当歌声呼唤“大家手拉手,把全球走遍,大家将共创壹个美妙的家园”的时候,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操着啥子样的语言,都能从心底里感受到“同壹个全球,同壹个愿望”的震撼。
而在歌曲每壹个小节的末尾,更揉进了朝鲜民歌《阿里郎》的一句咏唱“阿里郎”(意为美妙的清晨),这使得《手拉手》在全球流行的同时,又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而独树一帜。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特别喜爱这首歌,认为这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各国公众也一致评价《手拉手》是迄今为止最杰出、传唱最广的奥运主题歌。
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由韩国两男两女四位实力派歌星组成的Koreana组合,以混合四声部演唱《手拉手》,加上身后18000名合唱者同台高歌,更赋予了这首歌一种激动人心的磅礴气势。
唱响奥运的歌坛巨星们
虽然在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原先为奥运会所作的歌曲《Barcelona》(巴塞罗那),最终未能演唱,但它却以摇滚和古典的巧妙结合,一诞生便唱红全全球。
这首歌以“巴塞罗那”的名字开头,和其说是东道国的热诚呼唤,不如说是这座秀丽城市的展现:迷人的哥特式建筑像彩绘的童话,秀丽的金色沙滩展示着爱的放荡,过渡句突然的沉静和转折句突兀的爆发是典型的斗牛士节拍,而最为粗犷的男声摇滚和最为细腻的古典女声交织在一起,这种摇滚和古典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恢宏而又磅礴的气势。
当歌曲唱响的这一刻,除了呼叫再没有其他语言。是的,体育不仅仅是运动员的游戏,更需要观众排山倒海的欢呼声,只有这样,才能让成千上万陌生的体育爱慕者彼此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让人深刻地尝试到体育竞技的魔力。
《巴塞罗那》的演唱者是英国著名的皇后乐队的主唱墨丘里和西班牙著名女高音卡巴耶。墨丘里曾是英国摇滚乐史上最具魔力的明星其中一个,其作品兼具摇滚乐的力度和歌剧的奢华高贵,他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堪称艺术摇滚的顶峰。而卡巴耶不仅是西班牙歌剧名伶,而且还曾提携过22岁的卡雷拉斯。
在墨丘里和卡巴耶之间,还有一段动人的友情。墨丘里是个超级歌剧迷,他一直都很崇拜作为歌剧名伶的卡巴耶。在皇后乐队成名之后,墨丘里表达了希望和卡巴耶见面的梦想,并得到了对方的答复。
1987年,墨丘里来到了巴塞罗那和卡巴耶会面,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兄弟。接着,卡巴耶希望墨丘里能为她的家乡巴塞罗那创作一首纪念奥运会的歌曲,而且希望由他们两人来共同演唱。
一年之后,也就是1988年,墨丘里的作品《巴塞罗那》问世,并很快得到了全球乐坛的认同,成为排行榜上的长胜歌曲。遗憾的是,大众没能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欣赏到两人同台演唱的这首《巴塞罗那》,由于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年,也就是1991年的11月24日,墨丘里因患艾滋病离开了这个全球。而卡巴耶也由于挚友的离去,回绝再和其他歌手合作演唱这首歌。
最终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的《Amigos para siempre》,在西班牙语中是“一生的兄弟”之意。参和制作这首奥运会主题歌的都是巨星级人物:莎拉·布莱曼,人称“月光仙女”,这位来自英国的歌手在全球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两大领域都有特别高的地位;和莎拉·布莱曼合作演唱的是全球三大男高音其中一个的卡雷拉斯;曲作者是英国音乐家韦伯,典范歌剧“猫”就是他的作品。
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在1996年的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主题歌《Reach》(登峰造极)和闭幕曲《愿望的力量》珠联璧合,展示着幻梦里的白帆和翅膀,富于回忆韵味的吉他轻拨,鼓点和打击乐折叠的流行元素和简单的民谣风格告知大众:巅峰尝试是在运动中到达的,勇气和忘我就是持久。
“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触摸广袤的天空”,这一超越生活极点的高强音划破长空,给听众带来一种腾飞的感觉。《登峰造极》的演唱者格洛丽娅·伊斯特梵,这名来自美国迈阿密古巴社区的女歌手,曾经在重大车祸中造成半身瘫痪,但她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最终战胜病魔,从头站在了舞台上。当她在亿万人面前放歌奥运时,没人了解她是靠着植入脊椎的两根8英寸钛棒,才站起来的。她勇气、坚决地追逐愿望的灵魂和奥运理念相得益彰,顽强地以她出色的音乐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因此,当她用自己颇有特色的略带沙哑的嗓音唱出“有些愿望,永远不会消失”的时候,全场听众无不为之欢呼喝彩。凭借这首《登峰造极》,格洛丽娅·伊斯特梵获取了当年的格莱美音乐大奖。
伊斯特梵于1957年出生在古巴的哈瓦那,后来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伊斯特梵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她不然而美国拉丁流行乐天后,同时还是迈哈密大学的心理学学士。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举办前,伊斯特梵收到了为奥运会写歌的邀请。然而在等于长的一段时刻里,她都没有动手,直到后来和老搭档沃伦从头合作。他们定下的主题就是“登峰造极”,而且决定要写一首简单的民谣,由于在他们看来,简单的就是宏大的。
不能不提的是,在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式上,由享誉全球的流行歌后席琳迪翁演唱的《The Power Of the Dream》(愿望的力量),更和《登峰造极》相得益彰,将永不言败的奥运灵魂演绎到了极点。
《愿望的力量》出自当时全球流行音乐界最出色的音乐制作人其中一个大卫·福斯特。大卫是席琳迪翁的制作人,他很清楚席琳迪翁高亢、激昂的嗓音正适合演唱像奥运会这样题材的歌曲,于是他为席琳迪翁量身定做了这首歌曲。歌曲告知大众,只要敢去想,那就是成功的开始。而席琳迪翁凭着她最佳的演唱诀窍和自身魔力,打破了以往奥运会开、闭幕式歌曲均为合唱的形式,由此,席琳迪翁成为了奥运史上第一位独自演唱闭幕歌曲的歌手。
他们因奥运而精妙
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前,《The Flame》(圣火)便被先期推出,但反响平平。然而,当它来到灯火巅峰、世人瞩目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这首歌一刹那间拥有了一种博大深远的气势。
这首主题歌是奥运点火仪式的感性诠释,随着歌声响起,澳洲土著人弗里曼在水中生火,烈焰由水中徐徐上升。歌曲中的流行风味融入了雄浑和肃穆,把奔放和沉稳结合得天衣无缝。而曲终之际,高亢激越的女高音呐喊出“啊……哦……啊哦……”戛然而止,唱出了各国运动员心中随圣火点燃的奥运激情。
演唱《圣火》的澳洲女歌手蒂娜·艾莲娜,享有“灵魂歌手”之誉,在澳洲,平均每十人就拥有她的专辑。童星出身的蒂娜·艾莲娜自小在水银灯和掌声中长大,1991年为了进一步进步,蒂娜只身来到洛杉矶,两年后加盟CBS,出版了首张个人专辑《Don'tAsk》,为她赢得了象征澳洲音乐界顶尖荣誉的“澳洲音乐工业奖”之“最佳专辑”、“最佳歌曲”、“最佳女歌手”以及“最佳流行歌曲”等四项超级大奖,专辑总销量达到双白金,成为国际乐坛瞩目的新星。
之后蒂娜推出的第二张专辑《In Deep》,更展现了这位27岁澳洲女歌星的迷人风采,在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上长期占据首位。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给了蒂娜·艾莲娜展现自我才艺的更大空间,一曲“The Flame”迷倒全球亿万观众,也达到了她音乐事业的巅峰。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重返奥林匹克的发源地雅典,除了那既骄傲又经典的“橄榄枝”外,音乐表现形式也和以往历届奥运主题歌的风格迥异。这一届的奥运主题歌《海洋》,是一首无法模仿也难以传唱的歌曲,开头的无伴奏海啸声,是无极乐队宏大叙事的背景,而后的乐句如同祭祀的天歌,有着撕裂的狂放和平静。
“我记得扶桑海上的朝阳,黄金似的散布在扶桑的海上;我记得扶桑海上的群岛,翡翠似的浮沤在扶桑的海上”,歌词象征着海纳百川的灵魂。而乐曲所表现出来的东方特质的摇滚、电子味的朋克、以及另类的民谣气质,完全不同差异于以往体育歌曲的激越高昂,听来更像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天籁,既是对大海、对奥林匹克众神的赞美,更契合了雅典奥运会的寻根主题。
(编写:容榕)
1988汉城奥运主题歌《手拉手》
看圣火映红天空,
大家感到心儿在一起跳动,
快让大家昂首挺胸,
巅峰时刻将会永恒在心中,
到永远。
大家手拉手,
把全球走遍,
让大家共同创新壹个美妙家园。
大家手拉手,
心和心相连,
打碎重重阻隔,
大家心相连到永远,
手拉手。
每一次大家相见,
大家看到胸中燃烧着火焰,
举起手,
伸给天边,
清晨宁静能让生活和谐无限,
到永远。
大家手拉手,
把全球走遍,
让大家共同创新壹个美妙家园。
大家手拉手,
心和心相连,
打碎重重阻隔,
大家心相连到永远,
手拉手。
大家手拉手,
把全球走遍,
让大家共同创新壹个美妙家园。
大家手拉手,
心和心相连,
打碎重重阻隔,
大家心相连到永远,
手拉手。
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颂歌》
古代不朽之神,
秀丽、
辉煌而正直的圣洁之父。
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
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
苍穹之中,
作为你荣耀的见证。
请照亮跑道、
角力和投掷项目,
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
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
给优胜者,
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
溪谷、
山岳、
海洋和你相映生辉,
犹如以色彩斑斓的岩石建成
的神殿。
这巨大的神殿,
全球各地的大众都来膜拜,
啊!
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相关链接
奥运会歌和主题歌的不同差异
奥运会会歌主要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升奥运会会旗时运用。原名为《撒马拉斯颂歌》,现名为《奥林匹克颂歌》,是一首希腊古典管弦乐曲。原曲是献给第一届奥运会的赞歌,由希腊著名作曲家S·萨马拉于1896年作曲,由希腊新雅典派诗人K·帕拉马斯配词。1958年国际奥委会在东京举行第55届全会上,正式决定将这一赞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
奥运会主题歌是由每届奥运会的主办国或主办地自行创作的集中反映主办国、主办地鲜明人文特色,以及人类追求奥林匹克灵魂的主题歌曲,即该届奥运会的主题歌。
奥运会歌曲泛指由奥运会组委会负责组织、遴选和征集反映奥运会主办国文化特色,反映奥林匹克灵魂、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歌曲,也是奥运会主题歌的候选歌曲。
历届奥运会主题歌Barcelona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
para siempre (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
Power Of The Dream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闭幕)
In Hand (1988汉城奥运会)
Flame (2000悉尼奥运会)
the Flame (2004雅典奥运会)
on Heaven's Door (2004雅典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流程是如何的?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凯旋进行曲》,意大利巴特雷米作曲。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迈给新生活》,捷克斯洛伐克苏克作曲。
○1936年柏林奥运会会歌是由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谱曲的《奥林匹克之歌》。
○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合唱《奥林匹克颂歌》,意大利比安奇作曲,管弦乐作品《奥林匹克交响曲》,波兰土尔斯基作曲。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都采用了名为《奥林匹克赞歌》的主题歌曲,它们的作者分别是:美国的基勒,荷兰的林加马,旅法波兰人斯皮萨克。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主题曲选自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柯维奇作曲的《节日序曲》中的主旋律。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主题曲《冲刺》由意大利乔吉奥·莫罗德尔作曲。主题音乐是由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作曲的《奥林匹克鼓号曲》。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由意大利作曲家乔吉奥·莫罗德尔作曲,美国词作者惠特洛克作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巴塞罗那》也出自莫里科内之手,另一首奥运会会歌《永远的兄弟》,则带有明显的拉丁风格。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主题曲《登峰造极》词曲作者是伊斯特芬和沃伦。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题曲《圣火》由蒂纳·阿伦那演唱。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曲《奥林匹克之梦》和火炬传递宣传曲作者都是马克西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陈其钢创作。由布莱曼和刘欢演唱。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题曲《Survival》。英国摇滚乐乐队缪斯Muse的新单曲。
问两首奥运会曲子,谢谢
闭幕式(Closing Ceremony)则多一些欢乐的气氛。必不可少的程序有各代表团的旗手按开幕式的顺序一列纵队进场,在他们后面是不分国籍的运动员队伍,旗手在讲台后形成半圆形。
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当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登上讲台,希腊国旗从升冠军国旗的中央旗杆右侧的旗杆升起,主办国国旗从中央旗杆升起,下届奥运会主办国的国旗从左侧旗杆升起。主办城市市长登上讲台,并把会旗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主席把旗交给下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市长。
奥运会组委会主席讲话,国际奥委会主席致闭幕词。紧接着,奥林匹克圣火在号声中熄灭,奏《奥林匹克圣歌》的同时,奥林匹克会旗徐徐降下,并以水平展开形式送出运动场,旗手紧随其后退场。同时奏响欢送乐曲。各代表团退场。
最后,进行精妙的文艺表演。由主办国把奥运会旗帜转交给下届主办国代表。缓缓熄灭圣火。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理念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将体现“同壹个全球 同壹个愿望”的主旨灵魂,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全球文明的交融为主线,表达“和谐”的核心想法,实现中国文化元素和奥林匹克元素的最佳结合。组建了包括国内外知名导演、艺术家和专家在内的开闭幕式职业团队。培训职业有序展开。各类创意方法和技术制作实施方法基本完成,已进入制作实施和排练阶段。
英格兰的队歌
是吗?
奥运会会歌的作曲者和作词者分别是谁
下载地址:
从1986年开始,全球杯赛场除了足球之外,音乐元素的碰撞也成为了壹个流行的看点。大家时常被韩国球迷整齐划一的“OH~~korea”所倾倒,又会被其他球迷高昂的“OLE~OLE~,We are the Champions”所震撼。当足球遇到音乐,激情往往是两者并发出来的共同特征。在32强出征的时候,不少球队都有自己的队歌,而对于许多球迷来说,只有他们自己球队的歌曲才最动听。在这些激情音乐的带动下,全球杯的各支球队也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战斗,正如同他们歌曲中所唱到的那样。
英格兰队队歌实在繁杂
英式摇滚是西方流行音乐的一面旗帜,而英格兰队的队歌也比任何球队都多。实际上“队歌”最早的概念就是出自英格兰,几乎每逢大赛,英格兰队都要精心打造自己的助威歌曲,像《全球在动》、《三只狮子》都已经成为了广大球迷传唱的典范。在2006年全球杯上,英格兰队的队歌是《全球在你脚下》(World At Your Feet),伦敦的拥抱乐队谱写了这首歌。
实际上,英格兰球迷并不完全认同这首歌曲,一支并不出名的小乐队布莱顿在早前也推出了自己的歌曲《为摩尔凯旋》,歌曲中的“摩尔”是指率领英格兰队勇夺1966全球杯冠军的队长鲍比·摩尔,而布莱顿乐队只是歌曲的作曲者,作词为一位曾亲眼见证摩尔带队夺冠时刻的老球迷,他把自己当时看见的一切和感受都用真切的词语表达出来。此歌一经发表便吸引了很多乐迷兼球迷,英国BBC电台也把这支小乐队请去做节目,这首歌轰动一时,以至于让大众以为这便是英格兰队出征2006年全球杯的队歌。当然,这仅仅是英格兰人混乱的壹个开头,就在布莱顿乐队的《为摩尔凯旋》公开壹个星期后,又一首自称会成为英格兰队歌的歌曲诞生,这首歌名叫“SavvaNuvva”,由4名普通球迷组织的“英国的骄傲”乐队创作了这首涵盖了足球、啤酒和普通球迷的歌曲。在《全球在你脚下》出台之后,拥抱乐队将他们创新的歌曲称为“英格兰队最正式的非官方队歌”,他们了解,这首歌会在普通球迷中流行。
很多前往德国当地现场观看全球杯的英格兰球迷都在准备自己的歌曲,最受欢迎的还是皇后乐队的《大家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ons),一些球迷还希望官方运用摇滚乐《大家要你摇滚》(We Will Rock You)和1996年欧洲杯的《三只狮子》来作为球队的主题曲。但无论最为“疯狂”的英格兰球迷自己认定哪首歌,他们都是为了壹个目的,就是英格兰队在全球杯上能够顺利夺冠。
英格兰队的队歌之因此复杂,缘故在于英格兰乐队繁多,而球迷也认为在过去的几届全球杯上官方选定的队歌都无法激励球队。2002年,演唱团体Ant And Dec主唱英格兰队主题曲《大家踢球》(We’re On The Ball),当时的唱片企业称,这是一首“旗帜飞扬、欢声雷动、可以自娱娱人的足坛金曲”。结局英格兰队果然在全球杯上“自娱”了一回,这首歌是阿森纳队队歌的“翻版”。很多英格兰队支持者在欣赏了之后都对歌曲很不满意。壹个球迷甚至在英国广播企业网站上留言:“这是我所听到的最难听的足球歌曲。”还有英国球迷认为,这首歌唯一的亮点就是它的“催眠影响”。
英格兰足总选择歌曲的标准很让球迷失望。1990年,英格兰队的队歌是《运动的全球》,虽然这首由New Order乐团演唱的歌曲受到了球迷的欢迎,然而大众都认为歌中加入的边锋巴恩斯的一段说唱歌词并不好,在这首歌的鼓励下,英格兰队还是没能获取冠军。“球员或者需要在球场上停下来仔细听才能够听明白那段说唱。”有一些球迷讽刺这首歌,而这首歌是英足总几年来选择队歌的“标准”。英格兰队的队歌不乏失败之作,在1998年,他们的队歌叫《全球之巅》,演唱者为全体队员和专业歌手,其中还包括辣妹合唱团,但这首歌的大结局是完全失败。1970年的《回家》是英格兰队的第一首全球杯正式队歌,这首歌当时还高居音乐排行榜榜首。这也开创了壹个传统——队歌的成绩往往好于球队的战绩,他们在那一届全球杯果然郁闷地“回家”了。而在1966年,他们还是全球杯冠军呢。
队歌不吉利球队早出局
多数队歌都蕴涵着球迷对于球队的祝愿和希望。在队歌上的争执和主教练选择球员时的争执一样重要。有这么壹个典型的例子,苏格兰队在1978年全球杯第一轮就被淘汰,他们当时的队歌中就有一句“大家会把全球杯带回家”,苏格兰球迷认为这是不好的预兆。后来苏格兰人接受了这个教训,他们在1998年的队歌中唱道“不要过早回家”,结局他们在小组赛中只取得了1分。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法国队身上。2002年法国队的队歌《万众一心》(Tous Ensemble)中写道:“你们书写着大家的历史”,结局在2002年,法国队真的写下了冠军球队小组赛被淘汰的历史。这首歌曲是由摇滚巨星约翰·哈里迪制作完成,然而一直有球迷埋怨说,歌词没有想象力,通篇都是哈里迪在晃着膀子大唱——“大家是冠军,大家聚在一起。盛大的聚会中,法国队从头起步。”结局,法国队确实从头起步。
瑞典队在2002年全球杯上被分在“亡之组”,他们的队歌是《大家要去全球杯》,然而这首歌的作者马格努斯·乌格拉居然是一位素以讽刺和挖苦闻名于世的摇滚歌手。这首歌的歌词写道:“太多的姑娘、聚会和香槟,为何一些队员总在场上抽筋;希望你在远东踢得很帅,可别回家炫耀那枚破铜牌。”这里面的铜牌就是指瑞典队在1994年获取全球杯季军。除了这些之后,歌曲中还对民族队的明星们充满了调侃———“你们在日本,吃着寿司和大米,上街可别找艺伎”等。瑞典队在2002年全球杯上也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绩,这首歌最终被指责。2006年,瑞典队推出了《大家在行动》,由摇滚歌手托马斯·莱丁创作并演唱,然而很可惜,直到瑞典队在全球杯上被淘汰出局,瑞典球迷也没能真正唱完这首歌。
有趣的是,荷兰队在本届全球杯的队歌叫做《大家都爱荷兰队》,歌曲的本意是“为全队带来了赢得比赛的信心”。为了凸显队内团结,荷兰队特意招来荷兰籍的摩洛哥裔饶舌歌星创作这首歌曲。在每场比赛之前,这首激昂的饶舌乐就在荷兰队更衣室内回荡。但很可惜的是,荷兰队的内部团结还是出了难题,他们最终被淘汰。
队歌多思考
球队创佳绩
葡萄牙队在本届全球杯前选歌时就进行了精心的布置,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好成绩。
《葡萄牙,踢得精妙》是葡萄牙队的队歌,这首歌曲居然是由主教练斯科拉里参和制作的。他特邀电视广播制作人佩德罗担当民族队的音乐制片总监,而且斯科拉里将这首歌曲在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广为推广。对于本届全球杯队歌,斯科拉里颇为苛刻,他不仅标准歌词琅琅上口,更标准运用葡萄牙的传统曲调。
斯科拉里在2002年便亲自邀请了巴西歌手依万特·桑加洛为“桑巴军团”打造一首名为《盛会》的歌曲作为出征日韩全球杯的队歌,而这首歌的确为巴西队带来了全球杯冠军。
成立40年之久的Pooh乐队是意大利队队歌《蓝色的心》的录制者,他们在小组赛的前一天就和意大利队球员一起唱了这首歌。这首歌是在意大利足协、意大利电台和《米兰体育报》的协助下成功面世了。Pooh乐队希望这首歌把因“意大利足坛丑闻”而失望的球迷拉过来。从目前意大利队打进1/4决赛的情况看,他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爸爸,大家为全球杯加油》(Opá, vamos a por el Mundial)是西班牙队的新队歌。来自马拉加的组合居然用当地的土著语来演唱这首队歌。除了旋律之外,相信西班牙队的许多球员都不了解这首歌在唱些啥子。
德国队的队歌是《荣耀的一天》(Celebrate The Day),歌曲中充满了对16年前获取全球杯的怀念,德国队也确实在本届全球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和一些球队不同,强队对于自己队歌带来的好运特别执著,在告别了2002年的《盛会》之后,佩雷拉对于队歌的“嗜好”显然比不上斯科拉里,现在巴西球迷仍然在歌唱1970年全球杯的歌曲,歌词是:“前进巴西,巴西队万岁”,巴西队的胜利也简单明了。而阿根廷队的歌曲也是很久之前就有了,他们高唱着“加油、加油,阿根廷”(Vamos!Vamos!Argentina)。
众多弱队队歌不愿示弱
许多不被大众熟悉的球队也有自己的队歌,而且他们在曲词创作上并不示弱。在2006年全球杯上,亚洲的韩国队、伊朗队和日本队都有自己的队歌。
韩国队特地选择了人气组合“东方神起”演唱韩国队队歌《东方的斗魂》,“请展现出来吧,东方燃起的火花,永远的爱和永不言败的斗魂。我一直都相信,在你们心中呼吸的力量。从不言败的灵魂唤醒了我,五千万人的心,都将铭记着太极旗。和你们同在,我相信,你们和大家的呐喊,将会再一次创新奇迹。全球再次被大家拥入怀中。自豪的韩国战士,韩国必胜!”《东方的斗魂》的歌词中饱含着韩国球迷的热烈期望和对韩国队的信赖,这首歌曲在激情上丝毫不输给英格兰的《全球在你脚下》。但可惜的是,韩国拉拉队在全球杯上还是重复多年来的“大合唱”,没有人去唱这首歌,韩国队最终也未能从小组出线。日本队的队歌是《冠军》(Champions),结局歌曲大受欢迎,单曲推出未到壹个星期已有超过12万张的销量,成为日本首张关于全球杯的“冠军唱片”。很显然,日本队在本届全球杯上未能从小组出线,然而他们在队歌中却“无限”地追求冠军。
另外,在全球杯的其他球队中,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的队歌是《斗士》(Fighter)。澳大利亚广播企业则组织了一场寻找澳大利亚队德国全球杯官方歌曲的比赛,来自悉尼的五人乐队Freedom Of Thought最终胜出,他们的冠军歌曲是《金绿色》(Green And Gold)。这两支球队的队歌都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他们在全球杯上的表现也没有让球迷失望。
美国队的球员多诺万则参和了球队队歌的制作,回到“披头士”在20世纪60年代进步他们的音乐和风格的街道,多诺万准备以4个乡村歌手的名字作为球队队歌的名字。可惜的是,多诺万的梦想没有实现,这首队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被大众所熟悉,美国队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全球杯主题曲说明
大众习性于将1986年全球杯的《别样的英雄》(A Special Kind Of Hero)作为全球杯第一次拥有会歌的纪录。实际上这首歌仅仅是该届全球杯官方纪录片《英雄》的片尾曲。由于马拉多纳在1986年全球杯上以“上帝之手”和“连过5人”成名,这首歌也被视为对马拉多纳的颂歌。这首歌的演唱者斯黛芬妮·劳伦斯(Stephanie Lawrence)是著名的舞台剧演员,这首歌也涵盖了一种高雅舞台剧曲的感觉。
1990意大利全球杯上的《意大利之夏》(Un’eatate Italiana)被认为是真正全球杯官方主题曲的开始。1988年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拉手》(Hand In Hand)的成功引起了意大利人的关注,他们也邀请了《手拉手》的作者、意大利电子乐大师乔吉奥·莫罗德尔创作了《意大利之夏》,该曲还有壹个英文版本为“To Be Number One”。这首歌在风格和旋律上有一些《手拉手》的味道,但从悠扬的开篇到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高潮部分,这首歌将足球的魔力在音乐中一一体现,甚至时常让知音泪流满面。经乔吉奥·莫罗德尔和歌曲的词作者其中一个吉亚娜·娜尼尼在开幕式上的激情演唱后,这首歌很快成为名曲,而且到现在没有任何全球杯主题歌能够超越它。
1994年,美国最著名的民谣双人组合“豪和奥兹”的成员达利尔·豪创作了主题曲《荣耀之地》(Gloryland),1994年作者邀请了福音曲演唱组合“黑暗之声”(Sounds Of Blackness)协助录制了这首主题歌。这首歌曲最后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而英格兰皇后乐队演唱的《大家是冠军》(We Are The Champions)在这个时候开始风靡全球。
1998年法国全球杯,这也许是全球杯和音乐进行最大交融的时刻,纷杂的各路歌曲齐涌巴黎。瑞奇·马汀的《生活之杯》(The Cup Of Life)、尤索·恩多和和阿克塞拉·瑞德合唱的《我踢球你在意吗?》(Do you mind if I play?),都在“角逐”全球杯主题曲的光荣。由于富有流行音乐的元素,瑞奇·马汀活力四射的舞台表现力和激情澎湃的声音让全全球都在1998年夏季响彻同壹个旋律。而被官方开始定为主题曲的《我踢球你在意吗?》是特别轻快的歌曲,带着浓烈的热带情调和欢快的吟唱风格,却由于相对休闲而被人遗忘。
2002年韩日全球杯的主题曲是《飞跃》(BOOM),也翻译为《风暴》,美国歌手安纳斯塔西娅(Anastacia)靓丽的偶像外型和深沉浑厚的“爵士乐”嗓音给人的视听觉冲击强烈。这首歌的特征是曲调简洁、节拍强劲,流行的曲风给人异域感觉,然而歌曲缺少一些热诚,而且多了些紧迫感强劲的冲击力。在这首歌曲之外,2002年还有一首亚洲版的主题歌,《让大家在一起》(Let’s Get Together Now),然而两首歌都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02年全球杯还有一首《足球圣歌》(Anthem),演唱者是范吉利斯(Vangelis),不过,这首歌也没有被大众过度关注。
2006德国全球杯的主题曲是《大家生活中的时光》(Time Of Our Lives)由约尔根·埃洛弗松作曲,制作人史蒂夫·麦克制作,这首歌最终在慕尼黑由Pop Opera跨界团体“美声绅士”组合和R&B天后唐妮布蕾斯顿演唱。这首主题曲的特征是抒情味严重,足够带来听觉的审美,然而相对足球依然少了一分激情。
附:全球杯历史上最成功的歌曲
《意大利之夏》
UN’ESTATE ITALIANA
(1990年全球杯主题曲歌词)
这里并不是曼舞轻唱,
相聚在一起斗胜争强,
热烈欢迎你们来自四面八方。
就在赛场上拼搏较量,
罗马城被装扮得更巅峰,
万国旗在迎着风儿飘扬。
到达罗马时一片激动心情,
此刻化作了斗志昂扬,
意大利之夏蓝天闪着光。
增进友情是全部人的期望,
绿茵球场上又热烈又紧张,
欢声雷动看谁战胜对方!
小时候常站在那看台旁,
幻想有一天驰骋球场上,
经过几许岁月故事几许拼搏。
如今终于实现愿望,
看谁战胜对方、谁战胜对方,
看谁战胜对方、看谁战胜对方!
这支乐曲是由希腊人斯皮罗斯?萨马拉斯作曲,科斯蒂斯?帕拉马斯作词的《奥林匹克颂歌》。
音乐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最重要的影响是它对奥运会的直接参和。除了为某些比赛伴奏外,它大显身手的主要场合是奥运会的一些重大仪式,如开幕式、闭幕式和颁奖仪式等。其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奥运会会歌,主要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的以独唱、重唱和合唱的形式来表现;奥运会主题乐曲,主要在开幕式升旗和火炬点燃仪式上演奏,有时主题乐曲和会歌是同一概念,很难区分;入场式伴奏曲,随着各国或各地区代表团的入场,选取各具特色的音乐来伴奏,多为进行曲;在颁奖仪式上演奏冠军所在国或地区的国歌或会歌。在这3种形式中,最具艺术感染力,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奥运会会歌或主题音乐了。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支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产生于第一届雅典奥运会。该歌曲由希腊诗人帕拉马斯作词,希腊作曲家萨马拉斯作曲。
古代不朽之神,
秀丽、辉煌而正直的圣洁之父。
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
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
作为你荣耀的见证。
请照亮跑步、角力和投掷项目,
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
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
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
溪谷、山岳、海洋和你相映生辉,
犹如以色彩斑斓的岩石建成的神殿。
这巨大的神殿,
全球各地的大众都来膜拜,
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管弦乐曲。
一些相对著名的奥运会主题音乐有: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都采用了名为《奥林匹克赞歌》的主题歌曲,他们的作曲者分别是:美国的基勒,荷兰的林加马,旅法波兰人斯皮萨克。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主题曲选自前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作曲的《节日序曲》中的主旋律。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由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莫里科内作曲,美国词作者惠特洛克作词。该曲在汉城奥运会前后风靡全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巴塞罗那》也出自莫里科内之手,和《手拉手》的热烈、欢快不同,富有渴望的情感,异曲同工,反应了奥林匹克运动安宁、友情的韵味。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主题曲名为《召唤英雄》,由曾获奥斯卡最佳作曲奖的美国作曲家威廉姆斯作曲。
历届奥运会的音乐表演在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又故事了壹个进步演变的经过。共同点在于,其音乐创作和取材既要歌颂友情、安宁、正义等共同的人类理想,又要反映主办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在表现形式上,由于二次大战之前历届奥运会主办国以欧洲民族居多,其音乐表现形式多侧重于西方古典音乐、歌剧甚至宗教音乐等。二次大战之后,随着更多亚洲、美洲等新兴民族承办奥运会,奥运会的音乐表演带有更浓烈的民族气息。同时采用了更易为大众所接受的通俗流行音乐。